松山湖UP|自然资源局:以高质量规划推进国际一流科学城建设

发布日期:2024.02.29 浏览量:168

松山湖科学城gif.gif

640.png


“‘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松山湖这句口号,体现了最开始园区以环湖为重心进行开发建设的理念。随着松山湖如今由‘园’到‘城’的华丽蝶变,我们将对标国际一流科学城,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及一园九镇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

640.jpg


近日,松山湖自然资源局局长张浩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时表示,新的一年,松山湖自然资源局将强化使命担当,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创新改革、做好各项服务,在助力松山湖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方面创出新业绩。


引领国土空间科学合理布局

着力打造高品质城市配套



南方+:当前,松山湖城市发展建设迎来哪些新进展?2024年将迎来哪些新规划?

张浩: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自然资源局以高质量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为目标,坚持以高标准谋划,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引领国土空间科学合理布局,实现由园到城的华丽蝶变。

640 (1).jpg


一是高标准编制松山湖国土空间规划,通过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引导松山湖科学城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合理布局,为大科学、大装置项目落地做好空间保障。

二是着力打造高品质的城市配套设施,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研的现代化新城。目前,松山湖正在全面推进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城市中心建设,不断彰显城市集中度与显示度。

640 (2).jpg


三是加快补足城市短板,推进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项目落地。陆续打造万象汇、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创新创业社区公园、科学公园、松山湖松月文化广场、展览中心、通湖礼廊等重大项目。

接下来,松山湖将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规划落地建设推动环湖路示范段、中心公园、精品酒店、松科苑改造和跨湖通道等项目动工建设。


专项投入3.27亿元

重点推进绿美工程项目实施



南方+:2023年以来,松山湖自然资源局如何高质量践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

张浩:2023年以来,松山湖着眼长远聚焦高质量发展,以有力举措保障有效落地,迅速行动突出示范带动,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依托优质的生态基底,当前,松山湖着眼长远抓好顶层设计,构建136制度体系,即一个目标、三大体系、六大行动。围绕科技共山水一色——科技创新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松山湖建立以湿地公园为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城市绿地为引领的绿色生态体系、以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导向的自然教育体系三大体系。

640 (3).jpg


同时,组织实施绿美城市、绿美森林、绿美水系、绿美通道、绿美守护、绿美文化六大行动方案,部署22项重点工作纲要。

2023年,松山湖重点推进绿美工程项目实施,专项投入3.27亿元 ,推进4个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项目。四个示范点项目各具特色,其中,青鹤湾鸟类湿地公园打造以鸟类恢复为主的特色景观兼顾自然教育活动开展的湿地公园,未来将打造成为珠三角重要水鸟廊道、国家级的科普教育基地。

松山湖科学公园示范点项目以打造国际化滨水科学公园为目标,围绕“自然+科学+艺术”的总定位,建成一座多功能的城市综合公园。

640 (4).jpg


松山湖滨湖路南部林分优化项目拥有丰富的景观因子,未来将新增7个观景打卡点,通过3个路径组织串联各观景点,形成多种游览路径。

下沙湿地公园拥有农耕湿地演化、东方白鹳等亮点资源,未来将打造成为生态优越、体验丰富、便捷惠民的湿地自然教育基地。

此外,园区统筹推进40个绿美生态项目实施建设,包括散裂中子源景观提升、红花油茶森林公园、环湖特色空间营造一期工程等一大批融合松山湖山水、科技元素的项目。

640 (5).jpg


2023年至2033年间,松山湖筹措不少于47亿元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编制发布整体性的绿美松山湖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及60个项目清单,通过项目化工作安排,细化落实未来十年的行动目标任务。

接下来,松山湖自然资源局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绿美松山湖六大行动,于巍峨山下、松山湖畔,全面构筑“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绿美生态空间格局。


全力提升项目服务水平

切实扛起耕地保护责任



南方+:在服务企业、服务重大项目方面,松山湖自然资源局2023年取得哪些成果?

张浩:松山湖自然资源局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服务重大项目上全力做好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一是在自然资源要素方面,做到用地、用林指标应保尽保。全年向市争取用地规模939亩,用地指标855亩,林地指标130亩,园区重点的产业项目、经营性项目、交通市政项目的动工建设创造了动工条件。

二是提供用地保障。完成了中图半导体、天域半导体(科研)、东博项目、嘉誉诚等8宗面积190亩产业项目供地;完成了科学公园、文化艺术街区等9宗面积219.43亩公共设施项目供地;完成了理工北路新建工程、东部工业园次支路网、 产业服务版块市政工程等27宗面积574.26亩市政道路项目供地。

640 (6).jpg


三是服务重大项目提速增效。为发挥重大项目建设“牛鼻子”作用,打造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对于当年要求开工的重大项目,全部纳入“互联审批,围合供地”项目清单。

对于纳入清单的重大项目一律实行一清单一告知,全链条明确包括项目选址、规划调整、用地报批、林地报批、成片开发方案、供地审查、设计方案审查等环节的材料上报时间和审查时间要求,采用告知承诺、容缺后补、互联审批等举措,全力推动项目意向用地快速供地,实现项目 “拿地即开工”。

2023年,功能区重大项目已完成55宗重大项目供地,通过深入实施“用地清单制”,深化“互联审批 围合供地”改革,项目用地环节审批时间压减50%以上,改革提速成效明显提升。

南方+:在企业服务方面,近期自然资源局迎来哪些改革创新举措?

张浩:聚焦项目审批耗时长、材料多、审核规则复杂等问题,我局大力改革创新,全链条梳理项目落地每个环节。

一是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实行“互联审批、拿地即动工”,即成片开发方案、征地报批方案、供地方案同步组卷,土规、总规、控规同步修编,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人防许可同步审查,全面加快了审批速度,保障项目落地速度。

二是重点准备实行分片挂点制度,组织我局精干力量每周定期前往挂点镇街督导及组织协调会议,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倾听企业诉求,解决此前信息层层传递导致沟通不及时、不顺畅的问题,做好下沉服务保障。

三是对于重点项目全面落实容缺受理、并联审查工作机制,在不涉及核心材料的前提下,容缺审查过会,主动对接镇街和企业,全链条做好服务,确保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南方+:2023年,自然资源局在落实耕地保护方面有哪些做法和举措?

张浩:在提升项目建设的同时,松山湖自然资源局切实扛起耕地保护责任,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一是加快推进耕地恢复工作,主动牵头谋划松山湖2023年耕地整治工作,锚定2300亩的复耕区域,作为松山湖耕地保护整备区,2023年已完成超过1700亩耕地恢复任务,实现园区耕地总量管控“进出平衡”。

二是对违法建设占用耕地零容忍,加大日常土地执法监察巡查力度,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发现一宗,查处一宗,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三是严格项目选址和监管机制。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选址论证,尽量避免占用耕地,对于确实无法避开耕地的项目建立专门台账管理,精准管控耕地变化流量,确保耕地流出总量可控,总体“进出平衡”。

640 (7).jpg

同时,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机制,借用卫片执法对耕地进行全面动态监管,实现带图斑、带位置精准化精细化监测,形成早发现、早遏制、严查处工作机制,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现象。

四是探索推进“田长制”,按省、市的统一部署,积极谋划“田长-片区田长-网格员”三级管控机制,坚决落实国家耕地保护重任。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摄影:黄政正    编辑:张莎    审校:黄少宏 陈启亮

返回列表